分宜系宋雍熙元年(公元984年)八月分宜春东境之神龙、招贤、丰乐、化全、儒林、彰善、挺秀、文标、旋儒、清教十乡立县,故名。宋隶袁州;其后隶属多有变动,直到1983年7月才划归新余市管辖。由此看来,分宜县也是个千年古县!
1984年公社改乡镇前后,分宜县下辖14个乡镇,其具体地名来源如下:
钤阳路
分宜县治原为钤阳镇。汉时为安仁驿,唐时为安仁镇,宋雍熙元年以来,便有钤阳之称。因临钤冈之阳,故名钤阳。1958年因兴建江口水库,北迁谭家边,辟建新城,名分宜镇,以县名镇。
居黄、钟、胡、张、余、金、邹、左、卢、高、袁、仇、何、刘等姓。《分宜县志》载,明永乐二年以此处为分宜北界要冲而设卫守之,辟操场演武,因此得名。
居黄、金、林、钟、周、田、李、袁、晏、郑、习、曹、严等姓。《钤北高岚黄氏族谱》载,明初黄子端由操场双井徙此。该地南北石山壁立,朝暮之际,常凝水气、如云似雾,或浮悬山顶,或缭绕山腰,霞光映照,彩翠成岚,因名高岚。每逢农历一、四、七为当圩日。
以洞溪流经且此地多石洞而得名。
每逢农历二、五、八为赶集日,市场繁荣。古历每年八月初五至初八日为牛马会,规模盛大,遐迩麇集。(分宜县志)邑西六十里有杨桥村,省驿传之达于郡县者,分道于是。“一水从东北来,绕村迤逦而出,架石桥以济,号曰杨桥。”又据通志载:“分宜水利,谓杨赤水,村盖以桥得名。而桥之所以名者,以杨赤水故也。”相传古时集镇设在杨桥之东,素有“先有桥东,后有桥西”之说。桥西即现址,原名罗坑,以罗山得名。最初居有袁、罗2姓,且人丁发达,所谓“袁一千、罗八百”。今居该镇下李家者,于明洪武初年由河溪徙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