绵山,又称介山。由春秋时晋文公从臣介之推偕母隐居此山而得名,由此引发的寒食清明节就发源于这段历史。《史记》载:“文公遂求所在,闻其入绵山中,于是环绵上山而封之,以为介推田,号曰介山。”
每逢清明,人们便会登绵山祭拜介之推,风景如画的绵山是他的长眠之地。人们为纪念他而禁烟寒食遂形成寒食节,绵山也就成了这个节日的发源地。
绵山地处山西省中部,距介休市区20公里,跨介休、灵石、沁源三市(县)。绵山亦名绵上,它是太岳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。只要纵览绵山,就可发现它不仅充满了包容天地、吞吐万物的浩瀚之气,还存在一股滋润春夏秋冬、漫山遍野的勃勃生气。它集纳了古今中外一大批指点江山的风云人物,历代帝王如周宣王、晋文公、石勒、北周武帝、隋文帝、唐高祖、唐太宗、唐玄宗、宋太祖和清光绪帝都在绵山留下过他们的足迹。
寒食节是纪念晋国大夫介之推的节日,介之推又名介子推,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贤臣。其生平留下很多故事在民间广为传颂,如“割股奉君”、“功不言禄”以及“功成身退”等。屈原在其著作《九章》中曾经写道:“介子忠而立枯兮,文君寤而追求,封介山为之禁兮,报大德之优游。”而成于东汉中期的《大戴礼》中也有云:“观于四方,不忘其亲,苟思其亲,不尽其乐,盖介山子然之行也。”
相传晋文公为悼念介之推,下令在之推忌日禁火寒食,年复一年,遂形成寒食节。传说,在第二年寒食节翌日,晋文公重上绵山悼念介之推,想起之推割股时所说的“但愿公子复国为君后,政治清明,百姓安乐,臣愿足矣”这一番话,遂晓谕国中,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。以后普及中国民间,历2000年而不衰。
介之推故事绢画,从左到右故事依次为:“割股奉君”、“功不言禄”以及“功成身退”。
每逢清明时节,居住在绵山一带的人们纷纷上山祭扫介之推墓,并开展植树、踏青、墓前栽柳、打秋千、放风筝、拔河等活动。而寒食清明的特色食品品种繁多,风味独特。传统的子推蒸饼、子推燕、蛇盘兔面塑、枣饼、麻糖、贯馅糖等已成为当地时尚食品。其中多数寓意深刻,如祭食蛇盘兔面塑,俗有“蛇盘兔,必定富”之说,体现出人们对民富国强的期盼;子推燕,取介休方言“念念”不忘介之推高风亮节之意。
清明节,人们便会捏制形象生动的面塑,为了食用也为了纪念介之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