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这里有一张民国二十九年(1940年)的地图,那个时候的上清寺是一个四岔路口。
重庆老地图
那个时候这四条路分别是国府路(现在叫人民路),中四路(现在叫中山四路),上清寺路,中三路(现在叫中山三路)。
1966年的重庆地图
1966年1月20号重庆嘉陵江大桥通车。嘉陵江大桥通车后,就把上清寺和江北连接起来,上清寺转盘就变成了五岔路口。
现在的上清寺地图
上清寺原来有一个寺庙。嘉靖年间(1522—1566年),在现在的天坛新村和口腔医院的位置修建了一座寺庙,叫“三清庙”,占地400多平方丈。庙内建筑雄伟,内有三清大殿、祖师殿、玉皇殿、灵官殿、雷祖殿、财神殿等多座殿堂。
后来“三清庙”改名为“上清寺”,人们开始用“上清寺”来称呼这一片区。那座“上清寺”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经消失了。
所以,现在人们说的“上清寺”,不是指那一座寺庙,而是指那一带地方。一般是指以那个转盘为中心的地方。
上清寺转盘,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交通要道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通车的老成渝公路就是从这里开始修建的。
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,至少有两路公交车经过上清寺转盘。一个是1路无轨电车,从上清寺出发,经过两路口,观音岩,七星岗,解放碑,到朝天门。另一个是13路公交车,从牛角沱出发,经过上清寺转盘,学田湾,大溪沟,黄花园,一号桥,临江门,到小什字。
上清寺转盘的中山四路口和嘉陵桥路口中间有一个电影院,名字叫做向阳电影院,这个电影院以前叫上清寺电影院。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兴建。该电影院设计施工单位是馥记营造厂,由李明道工程师负责,全部采用竹捆绑结构,油毡屋面,坡度30度,可容观众800余人。1953年拆除改建为砖木结构的合作电影院,建筑面积1340平方米。1967年后更名向阳电影院。
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有一部电影名字叫做《向阳院的故事》,我就是在向阳电影院看的。向阳电影院看《向阳院的故事》这个是很有趣的绕口令。
向阳电影院的旁边在中山四路的口子上还有一个向阳百货商店,这个商店再往中山四路走就是上清寺旅馆。可惜现在向阳电影院已经消失了,向阳百货商店和上清寺旅馆也都没有了。向阳电影院是哪个时候拆除的呢?我就不晓得了,希望知道的网友帮我补充一下。
我在今年5月中旬到了上清寺,下面这张照片就是拍摄的向阳电影院原来的位置,现在这里封闭了,不晓得在修啥子。
向阳电影院的对面,也就是在上清寺转盘的上清寺路口和中山三路口的中间,以前曾经有过一个在上清寺最高的建筑,那就是三层楼高的重庆市工业展览馆。这座修建于1955年,3200多平方米的楼房,在长达30多年的岁月中一直是上清寺“第一高楼”。
重庆工业展览馆称得上是重庆现代会展场馆的鼻祖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它承接的主要是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展会。改革开放后,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,重庆也迎来了市场性展会,而工业展览馆也为重庆人了解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口。
1980年6月,重庆市引进的第一个国际展会是法国图书展,现场人山人海,入口被围得水泄不通,进不去的市民只能踮着脚好奇观望这一场盛会,那一年,这里还相继举办了消费品样品展、新产品展、科学养猪展……展览数量井喷式增长。
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,上清寺转盘的人流量大大增加了,严重阻碍了交通。就修建了重庆市第一座人行天桥。钢结构、马蹄型,凌空环型经周围4条道路口,上下梯道10个。钢梁全长62米,梁底马路净空4.2~5.2米,梯道宽25米,连续长150米。1984年12月动工,1985年2月完工。
这座上清寺人行天桥现在还在用,我就围绕着天桥拍摄了几张照片。可以看到现在的上清寺的状况。
我还找了一张以前的上清寺的照片来作为对比。
来源于《失踪的上清寺》书中图片